当前位置:首页 > 个人日记 > 正文内容

备用为职工办好“食”事——建井一处第一项目部职工食堂防疫纪实

疼痛的风景3年前 (2021-05-10)个人日记3320

伴随着战“疫”号角的拉响,为严格落实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,建井一处第一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以矿为家,坚守工作岗位30多天,该项目部食堂为保障职工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,立即展开疫情防控期间的用餐保障工作,他们身兼多职,不辞辛劳,不怕抱怨,勇担当、善作为,保障奋战在一线的职工能够在忙碌后第一时间吃上热腾腾的饭菜,为职工办好“食”事。

今年0506疫情期间,为了保证正常生产,第一项目部要解决在岗职工的饮食问题,可谁能做得了这大锅饭成了一个大难题。用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陈成伟的话来说,能在家做饭不是本事,能在特殊时期,同时负责百余人的大锅饭,刚好做的不多也不少,才算是真本事。在项目部的安排下,值班车司机娄亚非和李亚克两名同志负责采购,并协助运班班长董海炎做饭,三个年轻小伙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身兼“厨师”半个多月,铲车司机任小飞和装卸工杨帆有空也跑去厨房帮忙。

0926疫情以来,位于一矿北二风井矿院最高处的食堂,成为了项目部所有在岗职工的餐厅,娄亚非、李亚克和董海炎这三位同志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,又承担起了第一项目部全体在岗干部职工的饮食保障工作。

该项目部管理干部凑钱,娄亚非每两天出门采购一次食材,针对下井职工三班倒,下班时间不固定的情况,食堂工作人员每天早上五点天还没亮,就早早地来到食堂,蒸馒头、搓萝卜丝、烧稀饭、煮鸡蛋、做胡辣汤……。每个职工下井要带两、三个馒头,一包咸菜,一百七十多名职工早饭和午饭的馒头准备下来不是个小数目,早上六点四十就要准时开饭,三个厨师用厨房的蒸柜,一个盘子蒸30个馍,最少需要七八盘,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。

干部们每次都是让职工先吃饭,职工们吃完他们才去,等干部们吃完早饭,夜班的职工也下班来吃饭了。不管夜班的职工下班早晚,食堂的三个大男人都会一直等候着,等到夜班的人吃完饭,差不多到上午九点多了。

图片

中午饭在十一点半开始,忙完早饭,又到了准备午饭的时间了,他们三人为了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饮食习惯,捞面条,焖面,米饭轮着做。一顿中午饭,几十斤面条很正常,一次有个职工中午来厨房帮忙,负责给大家往碗里捞面条,捞了一个中午就开始胳膊疼了。晚饭是下午五点半开饭,只要有人通知,还有人没吃饭,或是还有人没有升井,他们三人就随时准备着再下一锅面条,忙到晚上七点多是家常便饭,等所有人都吃完饭,餐具也收拾好了,他们三人才凑合着把剩菜、面条等热一热,吃饱休息。

在第一项目部院子里,经常活跃着他们的身影,李亚克出去拉物料,娄亚非就随叫随到。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陈成伟问他们:“辛苦不幸苦?有困难给我说。”他们总是笑着说:“有工程处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,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。”

对于饮食习惯问题,众口难调,不管怎么做,也会有怨言和脸色,但他们也能理解坚守工地30多天职工们的心情,总会笑脸相迎,用包容的心态去接受,因为他们是为大家服务的。食堂的三个大男人每天也在岗位上默默地坚持着,董海炎为了方便做饭,直接睡在了食堂旁边的彩板房里。在工地熬了30多天,他们说话嗓子是沙哑的,眼睛是红的,他们也和一线职工一样,坚守在岗位上一个多月。职工们吃完饭后,他们关着门去吃盆里剩的那些剩菜剩饭时,并没有人看见。

在疫情的大考面前,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每个岗位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。三名普通的职工在保障大家饮食的背后,还在坚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,一兼多职、默默奉献,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
原文:

       在2020年第一项目从北三风井刚迁到北二风井时,北三的食堂设备也全都拉倒了在北二副井矿院的东北角,三间彩板房,一间作为餐厅,一间作为单间接待用,一大间作为厨房,当时有一个曾经北三的厨师在那里天天洛油馍,下面条,油馍一块钱一个,等给职工做饭,在那里买过几次馍,虽然天天吃饭的都是零零星星的几个人,厨师还是经常累的不行,后来就不干了,不知道去了哪里。食堂也算是停滞了。

       5月疫情,为了保证正常生产,项目部要组织人员负责留守职工的伙食问题,问题是,项目部房间少,住的职工都是上下铺,一间房子少的住七八个,多的住一二十个,项目部仅有的几个女工不方便住到项目部,也都安排回家休息了,谁负责做这大锅饭。成为了一大难题。用书记的话来说,能在家做饭不是本事,能在饭店给客户一份一份的做饭也不算本事,能在特殊时期,同时负责百余人的大锅饭,刚好做的不多也不少,才算本事。在项目部的组织下,让小车司机娄亚菲管着食堂,采购等,并协助运班的班长董海岩做饭,值班司机李亚克盛饭,三个糙小伙坚持半月有余。铲车司机肖飞,杨帆谁有空,谁去帮忙。

      十月疫情,位于矿院最高处的食堂,又再次成为了项目部所有留守职工餐厅,三位职工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,一人多岗,为全体留守职工提供饮食。

      项目部管理干部对钱,娄亚菲每三天出门采购一次东西,针对下井职工三班倒,并且有人下班早,有人过点,食堂人员每天早上五点二十上食堂,馏馍,搓萝卜丝,烧稀饭,煮鸡蛋,做胡辣汤,为了让下井职工有饭带,一个职工带两个,或是三个馍,一人一包咸菜,董海岩主厨,娄亚菲协助,李亚克盛饭。早上六点四十开饭,看起来很轻松,一顿饭下来,连吃。带拿着下井,用厨房的蒸柜,一盘子30个,一早上七八盘,下井都是体力活,看似每天面带微笑对职工。辛苦只有他知道。

      下井的职工吃完饭,领导干部也刚开完会,干部们每次都是先让职工吃完,再去吃饭,等干部们吃完早饭,夜班的职工也下班了,再来吃饭,不管是下班早晚,食堂的三个大男人都会一直等候者,等到夜班的人吃完饭,也都九点多十点了。 

       十一点半中午开饭。作为一天的正餐,中午饭必须要做好,为了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饮食习惯,捞面条,焖面,米饭轮换着,尽可能的给大家换换口味。一个中午,几十斤面条很正常,我们其中一个职工顶替过亚克一个中午,给职工一份一份往碗里捞面条,捞了一个中午,四五十个人下来,就开始胳膊疼了,可见他们多辛苦。这还不算之后去的二三十个干部技术员。

       许多人想着,下午五点半开饭,肯定早早的结束了,其实,只要八点的人不下班吃完饭,他们就不会下班,工人五点半吃到六点,管理干部断断续续的。六点开始去,只要有人通知,还有人没吃饭,或是还有人没有上来,他们就不能开始收拾东西,就得随时准备着再下一锅面条,忙到七点多是家常便饭。所有人都吃完饭了,东西也收拾差不多了,做饭的几个人才开始把剩的,菜,面条等,凑合者吃饱休息。

       虽然辛苦,做饭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,院子里经常活跃着他们的身影,亚克出去拉物料,亚飞那边,经理随叫随到。书记常问,辛苦不幸苦,有什么困难,给他说,他们都是有工程处作为他们的坚强后盾,没有什么困难是他们客服不了的。

        对于饮食,众口难调,每个人都不太一样,不管他们怎么做,做的再好,也总会有怨言。即使有怨言,他们也只能忍者,因为他们做的是服务行业,服务行业就是人家再给坏脸色也得笑脸相迎。

        食堂的饭,都是干部们对钱,凑钱,采购搞起来的,自然没有家里吃的好,不管他们怎么做,做的再尽心。也不会满足所有人,疫情封了一个月,所有人都留守了一个,熬了一个月,几乎每个人都有情绪,而这种情绪,总要有一个发泄的缺口,食堂是留守人员每天活动的场所,加上饭菜有时不合胃口,肯定没有自己家里吃的好,吐槽食堂是职工张嘴就来的事,有些怨言也是在所难免。而他们面对怨言,只字不提。

        不只留守职工熬不下去,也不知道,要熬到什么时候去,食堂的三个大男人也在坚持着,海岩为了方便做饭,直接睡在了食堂边得彩板房里。笔者见到他们的时候,说话沙哑,吃着药,红着眼,或许他们付出了更多,许多人都想着,做饭,肯定有的人吃的好,总想着,好吃的都做给了自己人。他们自己肯定吃的好,没有人理解,他们也是普通职工,也是人,也和职工一样,熬了整整一个多月,也快熬不下去了,他们在所有人吃完饭,关着门去吃盆子里剩你的那些稀面条时。并没有人看见。

        人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,他们就是在向着所有人吃好而默默奋斗者,在所有人吃饱喝足的背后,是他们,在承受着自己的本职工作,饭堂加班,职工的吐槽,三重压力下,一直坚持着,也许这样,能给与一群被困,住一个月上下铺职工们一丝温暖吧!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疼痛的风景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lizhonghua.cn/post/337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疼痛的风景

疼痛的风景 -余成凡一条枯萎的河一片绿色的叶子也没有,一小朵红花也没有,只有一川鹅卵石流淌一川凝固的泪珠。——这是一条枯萎的河。 无数受精的.鱼卵在石缝间的泥沙中死灭, 无数生灵的梦,幻影般一闪而逝。河岸上撑船的老人于渐...

裹炮的那些日子

       在外工作多年的我,一年仅回两三次家,回家也是呆不了三两天,就又离家而去,对于故乡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,对于童年在故乡的记忆,仅仅记得,因为父亲工作需要从平顶山搬回老家时住在乡下的日子,...

195-项城一日游

         20190212   在家闲来无事,用手机看着周口附近的景点地图,看看老家周围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去过。找来找去的,距离最近没...

金花故娘庙

金花故娘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...

响应市县文艺界“牢记使命,不忘初心”助力脱贫攻坚采风活动(一)

响应市县文艺界“牢记使命,不忘初心”助力脱贫攻坚采风纪实2019年10月25日(一)获得采风消息22号        安老师在群里聊天时提到,周五开始有为期三天的采风,,...

响应市县文艺界“牢记使命,不忘初心”助力脱贫攻坚采风活动(二)

(十一)早餐及第一次出发26号       住到与311国道相临的宾馆,从来没有这样住过,没有想国道竟然日夜不停的过车,而且还都是大车,几乎每辆车都带着怒吼,加上我平常不怎么喝茶叶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