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月前在马楼采访的时候,曾听随行的工作人员讲,在马楼乡的最南边有肥河源头,市作协的曲老师,曾专门去年查看过,讲了当时一路的趣事,请教曲老师时,她说,肥河的源头水流把岩石切割出了许多水槽,十分好看,健义我一定去看看,当时去里王庄路正在修,根本就过去,只好放弃。
疫情过去年的六月,我特意骑车去寻访肥河,下了233省道后,一直向南走去,很快进入了山里,与乡村公路同行的,有一个不太宽的河流,与别处不同的是,两侧的山石多数是沙质的,还有几条废弃的采沙船,让我一度认为,新修的确这条路,说不定就是为了采沙的,边走边问路,一直走到了公路的尽头,崔庄,这样一个古朴与现代元素结合的村子,在城里买房屋子女的住户,家里面的房子都没有再盖,城里没有买房子的,家里都是铁大门,两层小院。村子依山伴水,清静悠新,一个养老的好去处。沿着水沟继续前行,很快就到了河流的尽头,
肥河的源头坐落在两个高坡之间,坡上都是沙质的土地。被大雨冲成了一个条条小沟,源头隐藏在一个大片面茂密的竹林下,两米宽的山谷里潮湿阴暗,两则的石头侵着水珠,潮湿阴暗,沟里有水流冲积的沙子和深坑,落叶与杂草堆积在两侧,头顶树林茂密,向前走了不多,就退了出来。
沿一个侧的山坡走到高处,便是方城的地界了,一条修风力发电站用的土路,种了不少花生,沿着源头的方向极目望去,对面的山坡上,除了山中杂木以外,还长了不少藤类植物,把一个片山坡都盖住了,沿山谷的方向一个直往南看去,足足有一公里那么远。
听当地人介绍,八百里伏牛山延伸到马楼境内时,分为东西两沟,东沟和西沟,两条沟的交岔点有一个村子叫做转山,用当地人的话讲,这里是八月百里伏牛山的牛角处。肥河古称肥溪,崔庄是它路过的第一个村庄,以前的年份,雨水大,村子附近的这段沟深达两米多,被冲出了许多奇石。村子南边,还有一个土堰,近年来雨水少,已经冲平看不到了。冬天的时候,这里断流达几个月之久,每次下大雨,山上都会冲下来许多沙子覆盖厚厚一层,附近的村民就会把沙子拉走卖钱,成为了一种收入来源。
沿盘山乡村路返回时,才注意到路边竖着一个铁皮牌子,上面写着柿树大楼仙,前后的树上,有零星的红布条,遂停车查看, 信步沿着土路下到河道里看看,挨着水边,树干上还挂了四个灯笼,树枝繁茂,硕果累累附过有一个涉水小桥桥,看着也没有与之连接的路,细看树下,除了几个刚掉的生果子之外,还有许多往年掉的熟的果子壳,
河谷里,都是梯田,种着不少花生,与一附近农户闲聊,说起来柿树大楼仙的来历。
两边山主要是沙质,